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,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十分迅猛——移动终端、平板技术走向课堂;数字智慧化校园的建设;翻转课堂、互联网+等新思维模式的介入。这些都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,给教育观念、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。发展信息技术教育,带动教育现代化,已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手段,促进教育现代化,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。我校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,根据学校实际情况,实事求是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研究,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率。现将本学期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总结。
一、脚踏实地做好常规电教工作,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。
1、加强管理,注重服务,稳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
首先明确自己的职责,明确信息处在学校工作中的定位,就是在校长直接领导下,协助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贯彻学校的教育理念、做好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服务。为真正做好支持与服务工作,在这一学年中,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,信息处制定了相应的计划、信息管理与应用的相关规章制度,力求做到职责到人,服务高效。
(1)保障学校网络畅通稳定,故障定点检查和更换了会议室2处光纤收发器。
(2)阶梯教室和广播室升级改造。配合总务处进行旧老设备的搬迁,新设备的调试和熟悉等,我校的硬件和软件应用水平再上新台阶。
(3)教室、功能室、教师用计算机的报修处理和维护。由于成本和时间原因,教室用兼容计算机经常出现内存接触不良,积灰过多,显示器老化,投影灯泡时间过久等问题,有些导致计算机直接点不亮无法使用,有些影响教学的效果。对于这些报修,做到及时处理、更换或维护。除硬件故障外,软件故障也是很大量的维修服务工作。如系统变慢,弹窗广告,软件不兼容导致的系统崩溃,教师用笔记本添加内存,更换固态硬盘,PPT等软件操作技术指导等。
(4)做好微校的对外联系和宣传教育窗口工作。微校是家校联系的主阵地,是宣传学校教育教学政策和活动的主战场。本学期,我校成立微信制作小组,经过先期培训,大家都成为了制作推送的高手,据统计,本学期共制作微信宣传文章26篇。经过全体老师的努力,学校官网推送工作通知,计划总结,学校新闻等文章80余篇。
(5)做好全校信息化设备的维护工作,保障了教育教学正常秩序。做好学校各类活动的技术支持工作,如音响设备调试、运行等,保障了各类活动的顺利开展。
(6)做好学校兴趣小组的培训管理和比赛工作。主要有程序设计、电脑绘画、电子报刊、算独兴趣小组等,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在常州市程序设计比赛中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个。
2、深入教学实践,尝试学习方式转变研究,有序推进信息化课程建设工作
本学期同时担任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工作。从学生的思维特点、认知水平和个体体验的开放性入手,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程,利用“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网”平台搭建信息化课程,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进行自主探究式地学习,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。整个信息科技教学活动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极大的关注。
二、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,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
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,先后置办了一系列现代教育技术装备。如2-5年级教学一体机,班级及教师办公室无线路由和交换机故障更换等。这些资金的投入,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。
积极维护计算机及各项多媒体的设施设备;为提高投影仪的散热效果,及时清理投影仪上通风口的灰尘;为各办公室里的打印机填充墨粉;为保障全校所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畅通做了大量的工作,确保全校计算机教联入校园网并接入Internet。
三、加强学生信息技术教育,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
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,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。信息化、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正在创造出各种新型的学习模式,如何尽快适应和驾驭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,是赋予信息技术课堂的特殊任务。
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,在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,本学期继续组建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和社团,除做好常规的培训工作外,还积极探索开展信息技术活动的途径和形式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,合作意识,动手能力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本领;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;利用教师的专长优势,开展有特色的信息技术活动,培养具有特长的苗子,在上级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。
在2022年武进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,我校吴志华老师指导的电脑绘画《花木之乡》、周琴妹老师指导的电子板报《相约冬奥,筑梦未来》、吴春老师指导的创意程序《AI斗斗斗》获一等奖;丁锁英老师指导的电脑绘画《植树总动员》、蒋小芬老师指导的电子板报《中国传统节日》和创意程序《防疫精灵》、吴春老师指导的创意程序《滑雪迎冬奥》、吴志华老师指导的创意程序《魔幻森林奇遇记》获二等奖。另外,黄琰在常州市程序设计比赛中获三等奖。
四、信息技术能力工程2.0,以培训促提升
能力提升工程2.0以我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,抓住教师这个“关键人群”,实行分类指导,适应技术发展,构建以班为本、基于课堂、应用驱动、注重创新、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,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教研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,基本实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、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提升。为实现目标,我校提出三大任务:一是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,服务教育教学改革;二是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,探索信息化教学路子;三是全方位升级支持服务体系,保障融合创新发展。
五、存在的不足
1、学校的信息化设备相对老化,日常事务繁杂,维护工作相对困难。有时对于一些教师的报修,我们常常是力不从心,不能做到及时响应。
2、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支持与推进力度不够,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在教学与管理中的优势。
六、改进工作的对策与措施
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:尽快完善我校的信息化环境,使其成为学校发展、各部门和老师们工作的有力支撑,积极参加区市级数字化项目比赛并力争获奖,使我校成为真正的在市、区有影响力的数字化学校。
1、做好规划,进一步改善学校的信息化设备。认真思考、不断反思,提高服务意识,及时解决各类设备突发问题。
2、做好各项平台和站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,加快推进速度。
吴春
2022.6